在培養CEO最多的學校讀書,是種什么體驗?INSEAD學姐就讀分享

INSEAD的項目只有短短十個月,單這十個月無疑將是我人生中最難忘、最絢爛的篇章之一。
畢業一年有余,當我回顧起這段時光,我愿意用六個用INSEAD作為首字母的關鍵詞來總結這段奇妙的旅程。
每次和別人聊起這段時光,這個是一定會出現在對話中的關鍵詞。前一陣子同學聚會,和一個已經進了MBA咨詢的同學聊起來。
他說到,現在工作中的遺憾就是再也沒辦法像之前在INSEAD那樣,無時無刻不在身邊的各種人身上獲得啟發與靈感。
我們班一百三十個同學來自幾十個不同的國家,各種各樣的家庭背景、成長經歷、興趣和職業志向讓所有的對話和討論都像是尋寶游戲一樣,你永遠不知道打開的“下一盒巧克力”里裝著什么。
相關了解:法國留學生畢業現狀:采訪了8位留學前輩,我悟了...
讓我覺得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朋友T。他之前是歐洲某國家的專業運動員,后來決定來商學院深造、為自己將來進入投行打基礎。畢業后他決定自己創業,現在他已經帶著自己打磨了好幾輪的商業計劃見投資人。
畢業后我們聊起自己的改變,都覺得是INSEAD的各種課程、和各種人的各種對話給我們帶來源源不斷的靈感、讓我們不斷探索著新的可能性。
相關了解:HEC高商 VS INSEAD高商!都培養出多名500強CEO的它們,到底誰更強?
可能不少人會對同樣的行業感興趣,比如我們中大熱的管理咨詢行業,但原因卻不盡相同。有的是真的喜歡咨詢行業的工作方式,喜歡接觸不同的行業、為不同的組織機構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;而有的借此作為跳板,希望自己攢足經驗后再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深耕。
INSEAD如果可以比作一座圖書館,那么豐富的的藏書一定是每個人的那些“全新的”體驗。
對于很多人來說是第一次走出自己的國家,或者第一次去一個新的大陸學習和生活;又或者是和幾十個人一起去巴厘島開畢業派對,或者和自己的小組一起“通宵戰斗”來完成創業項目……
新的朋友,新的經歷,甚至是新的職業方向,INSEAD讓我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有著比我們期待的更多的選擇。
對于我自己而言,我的嶄新的體驗是用另一個視角來看待亞洲和亞洲的發展。我們的項目第二學期在新加坡,這段時間的學習也會融合進很多和亞洲市場相關的課程。
我自己的本科在歐洲度過,之前也從來沒有想過會在亞洲工作。正是因為INSEAD學習和體驗,我開始用新的視角來看待亞洲、探索亞洲市場的機會。
我們的項目主任在開學第一天就和我們講,INSEAD將拓展我們的舒適區、讓我們看到更多可能性和自己的潛力。
就我自己的體驗而言,INSEAD的感覺更像是“集訓營”。十個月,十幾門課,課余時間還要兼顧找工作和社交生活。
相關了解:北京、上海、武漢、成都...我們的終點都是法國名校!
我的本科沒有任何的商科學習經歷,所以對我來說要跟上緊張的課程節奏便意味著投入課余時間給自己“開小灶”。除了學業,我也嘗試著走出自己的社交舒適圈,去和那些和我背景完全沒有相似性的聊天、去了解他們的故事。
邁出自己的舒適圈其實也意味著探索自己的新邊界。
在INSEAD期間,我嘗試著和朋友們一起組織各種活動。從邀請全班同學參加的農歷新年派對到慈善晚宴,我覺得我用了十個月的時間一直在探索我能為我的同學們帶來什么,同時也在探索自己還能“走多遠”,還能做些什么。
我曾經和教授們聊過天,探索在商學院繼續學術生活的體驗和就業前景;也和朋友們一起聊過創業項目,探索用商業解鎖可持續發展……未必所有的探索都有豐碩的果實,但也許正是沿途的風景才是那些收獲。
當初選擇INSEAD一個重要的原因是INSEAD在招生頁面的一句話。
“INSEAD不僅提供一個學習的項目,而是以‘你是誰‘為始,引領你通往你的志向所在”。
作為一個文科背景、希望用商業去做社會影響力的“少數派”,我在入學之前并沒有很高的期待,畢竟INSEAD是作為“咨詢師訓練營”在商學院圈子內聞名的。
但其實在INSEAD度過了這段學習時光后,我更加堅定了我的事業方向,而這種對于志向的堅持與信念,正是在和教授與同學們一次次的聊天中、社會影響力相關的課程和工作坊中、和校友的一次次“線上coffee chat”中一點點澆筑與鞏固起來的。
六個字母,六個關鍵詞。 十個月的學習時光有太多故事與感想。畢業后很多同學們紛紛感言,可能過去、未來的人生都很難有這樣精彩的經歷。 INSEAD在我們身上留下的印記不僅是“商業向善”的口號和理念,更是通過在這個集體里獲得的靈感而更加堅定想要成為自己、為了自己的事業理想而奮斗的信念。
- END -


0個點贊